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12月27日召开的区工委(扩大)会议暨区委五届七次全体会议明确明年重点工作。
坚定不移聚力攀高逐新,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建设新能源之都核心区。抢抓新能源之都建设机遇,聚焦“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驰而不息强链补链延链。树立“项目为王”,招引落地一批总部型旗舰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未来产业项目;坚持“链式发展”,引育平台型、生态型企业,推动传统车企跨界转型、融合发展,办好“链上有约·邻里配套”系列活动,构建组团集群;推动“蚁象共舞”,积极培育百亿龙头、上市企业、专精特新等企业矩阵,扩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覆盖范围,建设高附加值、不可替代的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鼓励优质外资企业积极开展增资扩股、设立地区总部,推动本土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和资源整合。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更大力度融入国家和省市创新体系,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强创新主体,积极搭建“小升高、高变强”企业培育机制,探索新型科技招商模式,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三招三引”;建设更高创新平台,加快“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建设创新联合体,探索试点“招投管退”新路径;汇聚更多创新英才,积极推广“离岸创新”“柔性引才”,吸引培育战略科技人才、青年创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体系,探索高端人才定销房建设试点,用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引才聚智”。
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瞄准“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目标,深化拓展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努力做强要素,准确把握“四个一万亩”阶段性重点任务,滨开区万亩产业园守住“三个100”项目准入标准不动摇;龙江路西侧万亩产业园打造一流创新园区;持续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建设复合载体、零碳园区、“工业上楼”样板;集体土地入市谋定而后动,探索现实可行路径,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引领。全力做优服务,加快构建营商环境标准化监测体系,不断丰富“招推服一体化2.0”版本内涵,着力打造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的一流营商环境。
坚定不移深化产城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宜居新城。
更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城。坚持“站城人一体化”,谋划常州北站以南、嫩江路以北片区城市设计,优化常州北站交通组织,实施环新龙湖景观提升。打造乐山路城市中轴,确保星耀城主体形象亮相,加快推进市一院高新院区、第二工人文化宫开工建设,实现局小分校秋季招生,推动足球训练基地尽早开放运营;加快科创水镇二期等优质创新载体建设,集聚引领风口、展现形象的优质项目。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引导上市企业、跨国公司设立总部和功能型机构;繁荣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打造近悦远来的新型消费商圈。
更高起点推动区域一体。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把握常泰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机遇,放大“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优势,提速龙江路高架北延、腾龙大道等重点骨干路网建设,实施德胜河高等级航道工程,推进常州机场二期改扩建和综合港务区建设,支撑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强化区域协同,加强与长三角先进城市产业协同、创新合作;支持孟河镇、罗溪镇创建经济发达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档升级环球恐龙城、江南环球港、汉江路国际街区等文旅商融合带,扩大新龙音乐节、青年潮流艺术周等品牌效应。
更高水平塑造城乡形象。推进片区城市更新,统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大管家”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同管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以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加快沿江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形成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挖掘长江常州段文化内涵,让“春江花月夜”文化IP深植人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格局。
坚定不移促进和谐幸福,加快完善现代化的治理格局。
服务品质民生之需。推进富民增收,护航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落实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政策,加速构建零工一体化服务体系,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创业质量。完善以社会保险全面统筹、社会救助精准兜底、慈善帮扶有效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变化趋势,有序推进“托幼一体化”;突出名校辐射带动,加强顶级教育资源导入和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更具知名度的区域教育品牌;系统谋划医共体建设,织密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以国医大师、名中医及其团队为引领,培育名科、名院,打造孟河医派中医文化金字招牌;高水平举办展演和文体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夯实本质安全之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加强“六大体系”“六大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系统化、综合化、全面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推进“危污乱散低”“除患治违”专项行动,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做深做实隐患整改、警示教育、建章立制,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深化工业厂房“先审后租”、餐饮场所“审管联动”,推动更多“试点”成为“示范”;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突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提升多元共治之能。一体推进法治新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精网微格”精准增效工程,多元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区镇村三级综合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覆盖,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实现调处规范化、一站式、全流程;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加强法治教育阵地建设,浓厚学法用法氛围;持续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打严惩涉网新型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