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常州高新区党建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要闻聚焦 组工动态 组织建设 干部工作 人才工作 政策法规 观点评论 自身建设
首页>>要闻聚焦>>内容
 
新闻发布|常州高新区向你报告
(发布日期:2022-10-13 人气: )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州国家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党中央、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创新、开放、大气、包容”的高新区精神,抢抓发展的时与势,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勇挑大梁,在提升区域能级、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深化对外开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成果。

今年,是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砥砺前行,常州国家高新区逐步成长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国家级高新区排位跃升至第21位,实现了从一片郊区田园到现代化魅力新城的华丽转身。

区域能级不断跃升。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1年,全区GDP仅为623.1亿元, 2021年全区GDP达1820.4亿元,是2011年的近3倍,为常州冲刺GDP“万亿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全区人均GDP 达到20.5万元,远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财政金融大幅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204.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17.8亿元。全区现有银行24家,其中分行4家、支行20家,营业网点107个。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41.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710.3亿元。人口规模持续增加。202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别达63万人和89.5万人。十年来,全区常住人口净增28.6万人,净增量和年均增速均列全市第一。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聚焦产业发展抓创新。十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家高新区历史使命,制定出台“1+7+4”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试点,推出“科创积分贷”科技金融产品,光伏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在常州国家高新区挂牌。截至2021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76.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3%,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40家、瞪羚企业11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9家,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86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88家,全区R&D支出占GDP比重达3.65%,高于全市平均0.35个百分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2件,列全市第一。聚焦载体建设抓创新。先后引进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中科聚合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等13家重大创新载体,累计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众创空间19家,孵化面积累计达285万平米。聚焦人才引育抓创新。截至目前,全区共集聚各类人才34万名,其中,培育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96人;培育入选省“双创”团队12个、“双创”人才138名、“双创”博士105名;培育入选市“龙城英才计划”1183名,建成全市首家五星级人才公寓——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发展提档升级。产业兴,则区域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坚定不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遗余力扶企助企,培育出“两特三新一智能”六大主导产业,“两特”是以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智慧能源产业和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三新”是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一智能”是指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全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超14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91家、超50亿元企业6家,2021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12家,市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128家,入选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首批“两化融合”示范区、首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被认定为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十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坚持用“资本雨露”浇灌“产业大树”,资本市场“常高新板块”表现亮眼。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上市企业1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科创基金,聚焦主导产业,投向本土企业,撬动社会资本助力高新区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32.3%提升到2021年的49.0%,增长16.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全域旅游和“夜经济”蓬勃发展,中华恐龙园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10位,东扩战略全面启动,江南环球港、文化广场、迪诺水镇、汉江路国际街区等多个城市休闲娱乐综合体交相辉映。常州港石化码头、录安洲长江码头10万吨级泊位先后建成,全区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优势不断放大。“两业融合”跑出加速度,常州创意产业园成为全市“三新经济”发展领头羊。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十年来,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3万亩,粮食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0%;成功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家,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180个,成功创建老西庄、史陈家等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7个。

对外开放活力迸发。外资招引成效突出。十年来,全区实际利用外资超141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累计有32家在常州国家高新区投资设厂,中瑞国际产业创新园、中日韩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多个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先后建成,常州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外贸驱动扎实有力。截至2021年末,全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594家,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90.4亿元。十年来,全区共120家企业投资设立174个境外项目(机构),遍布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中方协议出资额累计达17.56亿美元。常州-马尼拉国际货运航线、“常西欧”班列正式开通,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城市面貌迭代更新。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全区新建各等级公路1600多公里,五纵十横的城区骨架全面拉开。京沪高铁北站、轨道交通1号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用,高铁新城建设日新月异。此外,常泰大桥、龙江路北延、奔牛国际机场改扩建、腾龙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也正在加快推进中。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建成新龙生态林、三江口公园等94个公园绿地,全区绿地面积达4.04万亩,绿化覆盖率近40%,人均绿地面积16.7平方米。累计建成安置小区113个、安置面积超1100万平方米,完成66个老旧小区改造。生态质量显著改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累计关停拆除化工企业43家,沿江一公里范围内3000亩土地实现生态复绿,5公里生态廊道全面建成,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提升到80.6%,居江苏省第一。国、省考断面连续5年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PM2.5浓度持续降低。

人民获得感日益增强。民生福祉保障有力。2021年全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8710元和37016元,是2011年的2.3倍和2.5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3:1下降至1.86:1,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月平均水平提升到485元。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提升至258个,拥有省级基层特色科室3个、市级24个,与上级医院建成医联体45个。全区养老机构提升至15个,床位3277张,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重达82%。教育资源加快均衡。教育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成功创建市新优质学校16所,市优质学校50所,省优质幼儿园35所,市优质幼儿园16所;累计培养省特级教师16人,市名校长37人,市名班主任70人。建成6家省普惠托育机构和1家省示范性托育机构,共有普惠托位240个。

十年非凡岁月,十年春华秋实,美好愿景正变成现实模样。常州国家高新区将在而立之年再出发,以建设“全国一流、苏南引领、全市示范”的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全力打造“现代高新、活力高新、开放高新、秀美高新、幸福高新、和谐高新”六张高新名片,抢抓更大的发展机遇,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分享更多的发展果实,在转型速度、创新浓度、管理高度、民生厚度等多个维度,继续保持全市全省全国领先,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全力当好全市“532”发展战略主力军,乘势而上再出发、昂首奋进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主办:中共常州国家高新区工委组织部  中共常州市新北区委组织部  电话:0519-8512725585127386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崇信路8号  苏ICP备06004659号